image  

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  

 

關於吞嚥訓練的內容寫得很詳盡:
http://www.redturtle.cc/project.php?action=detail&pid=144

〈資料來源: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及高齡醫學中心〉

一、正常的吞嚥過程:

正常的吞嚥是包括主動和反射的動作,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

1、口腔準備階段:能辨識到食物接近嘴巴,感覺到食物在口中,然後將食物在口中攪拌及咀嚼,並將食物的黏稠度降低至適當的程度以準備吞嚥。

2、口腔階段:舌頭開始把食團往後移動至舌根,準備啟動吞嚥反射。

3、咽部階段:吞嚥反射被啟動,食團移動至咽部,此時喉部上提,會厭軟骨蓋住氣管、聲帶閉合以保護氣管避免食物掉入。

4、食道階段:食道蠕動帶著食團慢慢進入胃部。

二、什麼是吞嚥障礙:

簡單的說就是「食物由口腔送到胃部的移動過程發生困難」,還包括準備吞嚥時,所有行為上、感覺上及動作上的困難。

例如:當美味的食物放在眼前時,卻無法意識到自己即將要進食,或無法辨認食物,或沒有產生對食物應有的一些生理反應,如唾液增加以利咀嚼嚥食。嚴重或長期吞嚥障礙,易導致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,而有生命危險。

三、通常會出現一個或多個症狀:

1. 無法辨識食物
2. 難以將食物放置於口中
3. 無法控制口中的食物或唾液
4. 在吞嚥的前、中、後發生咳嗽
5. 經常在用餐將結束或結束後不久咳嗽
6. 反覆性肺炎
7. 不明原因造成體重減輕
8. 發音時有咯咯的濕濡聲
9. 用餐中或結束後,咽部或胸腔分泌物增加;自己感覺到吞嚥有困難。

四、併發症:

肺炎、營養不良或是脫水。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對有「吞嚥障礙」的孩子來說,進食時被『嗆到』、『噎到』,那種卡在氣管或進入肺部的窒息痛苦感,不是簡單拍拍背就可以處理的,如果可以藉由專業「語言治療師」的復健療育方式,幫助這群孩子改善吞嚥功能、安全進食、減少吞嚥功能退化,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插管機率,避免插管餵食的醫療處置。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語言治療個案類型包括:發音問題(咬字含糊不清,俗稱大舌頭)、嗓音(聲音沙啞、喊叫過度)、吞嚥障礙(進食困難)、口吃、失語症(中風後的說話困難)、兒童語言發展遲緩、各類身心障礙者的口語溝通困難。

語言治療師能治療因先天或後天所造成的溝通障礙,包括聽力及語言能力,協助病患建構與外界的溝通模式,讓病患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。

多數語言治療師同時也治療吞嚥困難的病症,因為原理同樣都是訓練口腔與喉間的肌肉群,使該部位肌肉能藉由不斷地運動、按摩、復健,來增進病患對肌肉的熟悉度,達成最後可自主性的控制肌肉做發音與出力吞嚥的動作,降低吞嚥困難造成的進食阻礙。

專業的語言治療師能藉由「吞嚥評估」達到預防吞嚥障礙的發生,也能在吞嚥障礙發生後,擬定治療計畫,藉由認知訓練、臉部及口腔感覺統合訓練、口腔動作訓練及吞嚥訓練、食材質地調整、頭頸部擺位及進食輔具調整…等專業方式,來改善孩子的吞嚥障礙,幫助孩子們順利吞嚥。


1. 認知訓練:訓練理解簡單的進食動作指令。


2. 臉部及口腔感覺統合訓練:針對鈍感的孩子給予增加感覺的訓練,針對敏感的孩子給予減敏感的訓練。


3. 口腔動作訓練及吞嚥訓練:訓練臉頰、嘴唇、舌頭及牙齒的動作,並訓練喉部上抬動作,讓食物能安全嚥下。


4. 食材質地調整:將食材精確的分類為粗食、粗碎食、細碎食、軟食或流質食物,以及單口進食量讓孩子能順利進食。


5 .頭頸部擺位:包括低頭吞嚥或轉頭吞嚥的擺位,讓孩子不嗆咳。 。


6. 進食輔具調整:調整適合使用的湯匙、碗或杯子…等,讓孩子能在無障礙的狀況下進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晨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